“现在打开手机一键预约,护士就能到家服务。”深圳市民杨华(化名)退休后成了照顾年迈双亲的“全职儿女”,幸好有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提供的“e护到家”服务,让她感到十分省心,除了护士会每周固定上门外,遇到突发情况她也会随时线上咨询,不再慌乱无措。
记者4月1日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在深圳市宝安区卫健局的推动下,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宝安e护到家平台,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从1家医院扩展至全区9家公立医院及下属222家社康机构内,实现服务范围全区全域覆盖,服务需求即时响应。目前,平台已注册高年资护士1166名,包含50多个专业的396名专科护士,近一年为超过1万人次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
“医院2018年设立居家医疗服务部主要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宝安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杨云智表示,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广东等6省市进行试点,“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医院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研发居家护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服务对象也从医院患者,逐步拓展到社区”。
目前,平台可提供14大类、64项上门护理服务,包括母婴护理、中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检查检验、安宁疗护等,其中老年患者在服务对象中占比最高,超8成。
同时,宝安区卫健局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打通费用补贴通道,享受民政补贴消费券的老人可直接用券支付相关费用;享受残联补贴的残疾患者在定点医院首次登记后,可在补贴额度内接受上门康复服务。深圳户籍失能、失智、严重慢性病、行动不便等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
“我们跟踪调查了60位长期接受居家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服务前后1年内,他们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30天再入院率减少约50%,总医疗费用减少三分之二。”杨云智说。
“平台上线后,我们一直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功能。”杨云智说,现在,市民可通过“健康宝安”小程序、各医院公众号、互联网护理小程序、i深圳App中“宝颐养”小程序等渠道线上预约,并实现全程可追踪。
平台通过5G远程居家护理系统,将智能化医疗设备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相结合,居家护理师可随时为患者采集血糖、尿酸、血压、心电图等数据,同步发送到医院心电、血糖等数据中心,直接出报告并记录入档。
上门服务如何节省交通时间是最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我们测算过,每次服务平均时间四五十分钟,交通时间也差不多。”宝安区人民医院居家护理服务部护士长戴利告诉记者,压缩交通时间意味着护士能腾出更多时间投入服务。
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AI,就近分配服务机构与护士、科学规划路线,交通时间压至20-30分钟,“AI还能根据护士懂的方言派单,让护患‘同声同气’,更便于沟通”。
居家护理师罗静瑾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平台推送的交通路线,“我现在管理10多名长期患者,系统会根据护士家庭地址、患者家庭地址和实时路况自动规划路线。”
除了功能不断优化,服务队伍也在持续充实,除护士外,平台还有一支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药师、康复师、营养师、社工等组成的多学科支持团队,能为居民提供家居环境评估,开展预防跌倒指导和辅助器具安全检查,以及个体化诊疗、营养及用药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居家医疗服务成为刚需,“互联网+护理服务”既能让服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家庭,又能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照顾压力。宝安区持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护士参与其中,不断提升护士服务能力。同时,不断强化安全评估与管理,为护士提供安全保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文、图|记者 王俊 通讯员 深卫信
相关文章:
微信最新公告:拦截、下架04-04
男子自制强效清洁剂不慎溅入眼睛,片碱灼伤致右眼险些失明04-03
全球首例!跨越8000公里,苏州医生用国产机器人在欧洲做手术04-03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难题有解了!无锡7家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04-03
Mhmarkets迈汇平台:普京与特朗普背后的能源与地缘政治博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