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8日讯(记者 张静伦)A股上市4年后,功能饮料巨头东鹏饮料(605499.SH) 将目光转向港股。近日,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这一动作与其近年布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举措形成呼应。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东鹏饮料用大篇幅描述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探路,截至报告期末,其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
在此之前,东鹏饮料亦曾明确表示,港股上市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
赴港二次上市
东鹏饮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经历了30多年的沉淀,如今已成为国内功能性饮料的龙头企业。2021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能量饮料第一股”。
搭上资本市场的高速列车,这家本土软饮公司发展也一路高歌猛进。截至4月8日收盘,东鹏饮料报收256元/股,总市值高达1331亿元。较46.27元/股的发行价,涨幅接近450%。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在国内消费市场也风头正盛。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显示,以销量计,自2021年起东鹏饮料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连续四年蝉联冠军宝座,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业绩表现上,东鹏饮料同样表现抢眼。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分别为85.00亿元、112.57亿元和158.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89%、32.42%、40.6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41亿元、20.40亿元和33.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5%、41.6%、63.09%。
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不断提升。2022年到2024年,东鹏饮料的毛利率从41.6%稳步增至44.1%;净利润率从16.9%增至21.0%。
从产品结构来看,东鹏饮料如今依旧过于依赖其大单品东鹏特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东鹏饮料旗下能量饮料东鹏特饮收入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6.6%、91.9%、84%。
为降低单一产品市场依赖的风险,东鹏饮料尝试找到更多市场增长支点。除了能量饮料以外,东鹏饮料目前的产品体系还包括电解质饮料和其他饮料产品。以“东鹏补水啦”为代表的电解质饮料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280.37%至14.9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9.45%,正努力发展为第二增长曲线。包括果之茶、东鹏大咖、鹏友上茶等在内的其他饮料产品,2024年合计收入为10.23亿元。
而在渠道端,东鹏饮料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立体化销售网络,截至2024年12月31日,覆盖全国近40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实现中国近100%地级市覆盖。
但在业绩高增长的背后,营销驱动特征显著。2022-2024年期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4.49亿元、19.56亿元和26.81亿元,同比增速从5.91%逐年攀升至37.09%,三年间累计支出突破60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研发投入始终维持在低位,三年研发费用合计不足2亿元,甚至不及同期销售费用的3%。
出海并非易事
实际上,东鹏饮料早已对海外市场心存野望。
早在2021年,东鹏饮料成立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销售体系搭建和海外品牌推广。2022年,东鹏饮料也曾筹划境外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去年2月,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现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通过对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以及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审视,并充分考虑股东建议,公司与相关中介机构经过深入探讨和谨慎分析后,决定终止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事项”。
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2024年3月,东鹏饮料还发布公告,同意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2024年年底,东鹏饮料还宣布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围绕软饮料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
从设立海外事业部到投资印尼建厂,再到计划赴港上市,东鹏饮料展现了其在拓展国际市场上的雄心。
究其原因,国内饮料市场竞争激烈,或是推动企业“出海”的一大原因。聚焦能量饮料赛道,传统劲旅红牛、乐虎、战马持续巩固护城河,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新兴品牌的跨界分食,赛道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东鹏特饮的增长空间受到挤压。
Innova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全球能量饮料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2023年,全球能量饮料市场达到了555亿美元的销售额,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保持在4.8%左右。其中,北美市场占据了全球能量饮料销售的39%,亚洲市场则占35%。对于东鹏饮料而言,海外市场无疑是一片热土。
东鹏饮料在2024年财报中指出,目前,公司己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将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探索北美、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
而东鹏饮料将东南亚视为全球化重要市场,既有地缘优势,也有战略深意。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为东鹏饮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东南亚与中国文化相近,饮食习惯相似,有助于东鹏饮料快速融入当地市场。
不过,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东鹏饮料在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仍面临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的严峻挑战。以东南亚为例,除了发源于泰国的红牛,M-150、力保健等能量饮料品牌都已占据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作为后来者的东鹏饮料要打开市场仍需时间,也需构建更坚实的竞争壁垒。
据东鹏饮料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詹军豪认为,红牛等国际品牌已在东南亚市场占据先发优势,东鹏饮料需凭借其在性价比、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定制化产品策略,来突破红牛主导的市场格局”。
东鹏饮料能否将中国故事转化为世界故事,仍需时间验证。
相关文章:
中西部地区一季度进出口1.84万亿元 增长8.7% 表现亮眼04-14
主力资金监控:电子板块净流出超56亿04-14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 较上日放量126亿元04-14
F(基金)A(空间)S(场景)T(人才), FAST宝安,加速04-14
年内“最贵”新股来了,今日申购!04-14
新发基金规模“上量” 科创赛道爆款频出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