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若收到不明来历的快递,内附卡片写着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内容,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极有可能是新型“扶贫”诈骗陷阱,千万别上当,切记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
日前,晋江市人民法院介绍该院审结的一起案件。被告人高某收到申领“扶贫款”的快递信,信以为真自己是“扶贫”对象,殊不知一步步落入陷阱,成为电诈犯罪的“工具人”,最终“扶贫款”没拿到,自己因此被判处刑罚。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吴水保 通讯员 尤燕玲 吴国梁

(CFP)
案情概述
想要“扶贫款”落入陷阱 “包装流水”取赃款犯罪
2024年9月20日,受害人沈某在浙江省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被他人通过网络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骗走17万元。该17万元转入被告人高某的银行账户后,由高某在晋江取走转移。进一步追查,原来在2024年8月,高某在甘肃老家收到一个不明来历的快递信,里面有一张标注着“××万专项扶贫资金”等内容的卡片,载明其符合国家扶贫政策条件,只需配合下载APP、包装流水,就有专业团队在线为其申请扶贫款。高某信以为真,根据信中指示下载“乡村××”APP并进行注册。
APP客服表示会给高某下发扶贫款279万元,但需要检查银行卡,并让高某加群、到外地包装流水等。一番了解后,高某知道所谓的“包装流水”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也明白不可能拿到如此高额的“扶贫款”,但其抱有侥幸的心理,期望从中获取利益。随后,高某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上家“包装流水”,并根据上家的指示从甘肃省乘坐飞机到晋江市,以“取钱给儿子办事”为由,协助对方取走沈某被骗的17万元。
法院判决
被告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依法判处刑罚并处罚金
晋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高某明知是犯罪所得,仍结伙予以转移,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高某在共同犯罪中系从犯,有坦白情节,自愿认罪认罚。最终,高某被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刑罚,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官说法
勿信“百万补助”骗局 以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法官介绍,当前涉诈洗钱的主要套路是打着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幌子。洗钱团队以需要包装流水为幌子,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给他人转账或收款后取现。受害人本以为自己是“扶贫”对象中的一员,殊不知一步步落入“陷阱”,成为电诈犯罪的洗钱“工具人”,最终“扶贫款”没拿到,自己违法犯罪还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官提醒,面对以国家、民族旗号包装的诈骗项目,公众应提高警惕。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更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动、及时与家人、社区或警方沟通求证,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相关文章:
林间种下一粒果 链起产业致富路04-16
二孩家庭补贴5万元、三孩家庭10万 青岛出台楼市新政04-16
奥锐特:已回购136.09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709.08万元04-16
临湘:今年首批竹产品“出海” 远销日本、越南、泰国等地04-15
海南机场拟派发现金红利5712.65万元,系回归国资体系后首次分红04-15
雪天盐业: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78.03万元 同比下降85.64%04-14
年内“最贵”新股来了,今日申购!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