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5长沙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在西湖公园大汉友阿INPark正式开幕,千余件影像作品亮相长沙,组委会邀请国际、国内多位知名策展人联合策划多元开放的展览单元、学术单元和互动单元,以影像链接世界,让世界聚焦长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在地声音。

本届艺术节以“长河流沙”为主题,聚焦长沙城市风貌与人类和江河湖海的关系,通过摄影图像进行深度表达,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艺术交流平台,聚焦青年创作力量与国际视野融合,呈现一场跨越边界的影像艺术盛宴,全面提升长沙的国际影响力。

本届艺术节亮点纷呈,涵盖多个特色展览单元,包括主题展“长河流沙”,发现展“寻觅长沙”,院校展“观澜计划”,摄影书展“从样本到书籍”,幻灯放映“命运如河”等。
主题展中,17位中国当代摄影师参展,他们用影像讲述河流故事,作品不仅展现河流本身,更关乎水系、流域以及精神情感。参展摄影师各有特色,如乐子毅是自由摄影师,曾获2023年度徕卡摄影奖新人奖,此次展出作品 “当风儿吹过这里”;靳华围绕大自然与人类和土地的关系创作,带来“沙景” 。

幻灯放映单元的主题为“命运如河”,邀请了来自国内外8位摄影师的作品,精心制作成幻灯放映,呈现不同背景、不同观念、不同类型的系列作品。本届艺术节将幻灯放映单元扩大容量,力图在有限的空间内,以幻灯放映和影音结合的方式,以作品系列的样貌,呈现数量更多的摄影作品。
无像摄影样书奖(IDPA)创办于2018年,是一个旨在鼓励摄影师以纸媒与影像结合的创作性奖项,呈现了当下国内摄影创作的生态。本次展览把第六届样书奖入围的20件作品带来了展场,并将其中两件评委选择奖的作品做了独特的展陈,可以让观众感受摄影作品在不同形态下的魅力。

在地影像艺术节的“发现展”以 “Find Four 寻觅长沙”为主题,将4位长沙本地摄影师的作品呈现展墙,通过他们的创作来展现长沙本地摄影创作者的成果。他们分别聚焦不同的创作主题,或以地景、或以街头,展现各自对这座城市的观察和思考。欧阳克修的《长沙街影》捕捉街头现代与历史交融瞬间;小马的《大道往北》以湘江为脉络展现流域与底蕴。

“观澜计划”院校展力邀上海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二十八所高校影像相关专业师生参展,为青年艺术群体打造“明日之星”的在地艺术交流集聚,将“在地性”艺术创作观念注入院校的影像媒介创新表达中。

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创办于2019年,是集合了视觉艺术、装置艺术、互动艺术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展览。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影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城市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在地性” 是该艺术节的重要理念。它源自“全球在地化”概念,强调关注本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基因。此前,艺术节已在贵州、沈阳等地成功举办多届,每一届都通过影像艺术深入探索本土文化与艺术表达的融合。

“影像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更易于人们理解,因此也更有利于传播,扩大影响力。”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创始人、艺术总监张怡表示,艺术在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五届影像艺术节之所以选择长沙,目的是希望将艺术空间置于这座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以“在地性”介入文化认同、助力文化传播。

本届艺术节由湖南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指导,北京朗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朗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西湖街道办事处协办,湖南湘江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湘江新区摄影家协会、大汉友阿INPark、象工场为支持单位。
活动将持续至5月11日,将为长沙“媒体艺术之都”的全球名片增添新活力,更以文化赋能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消费动能。
潇湘晨报记者刘李
相关文章:
长沙国际在地影像艺术节启幕:以影像为媒,激活城市文化新动能04-26
来广州塔赏一场跨越三百年时空的广彩盛宴!04-23
以刀为笔 来平原博物院领略刻字艺术的魅力04-22
深度访谈当代文学名家,仍然是媒体人的理想吗?|新批评04-22
一级演员赵聪,履新职04-21
世界风筝公园首届世界风筝创意大赛颁奖活动在潍坊圆满举办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