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姚雪颖/文图
4月29日,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南溪路校区的师生带着学校"AI智慧农场"的特色农产品,亮相二七区"劳动锤炼品格 匠心铸就未来"劳动教育成果展。这场融合科技与农耕的实践探索,成为展会现场的亮点。

在汝河路小学南溪路校区“AI+智慧劳动农场”展区,身着校服的“小讲解员”们手持智能终端,向参观者生动介绍着农场的科技奥秘:"我们的农场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光照监测系统,AI会根据数据自动生成养护方案。通过智能摄像头,我们能实时观察雏鸡的生长状态,连小鱼产卵的时间都能精准预测呢!"四年级袁梦怡同学一边演示数据分析界面,一边兴奋地展示着科技带来的农耕新体验。

展区另一侧的"小农人市集"热闹非凡,孩子们化身“小小销售员”,热情推介着亲自培育的有机蔬菜、手工盆栽和萌宠幼崽。现场成交的每一笔收入都将纳入农场发展基金,实现劳动价值的良性循环。家长代表李林暄的妈妈看着孩子熟练的推销技巧感慨道:"从播种到售卖,孩子不仅学会了照料生命,更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这样的教育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们的AI智慧农场不仅是劳动实践基地,更是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平台。”副校长武中华在采访中表示,学校联合农科院开发的“虚拟农场管家”系统,已实现远程种植养殖管理功能,让学生在手机端就能参与从育苗到收获的全周期实践。这种将生物科学、数据算法、商业思维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正在重塑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活动尾声的动植物认养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争相认领自己在农场培育的幼苗和小动物,在认领卡上认真写下养护计划。当最后一盆“学生培育”的薄荷被认领时,这场充满科技感的劳动教育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据悉,汝河路小学南溪路正以AI智慧农场为载体,构建“感知生命-科技赋能-价值创造”的三维劳动教育体系。从土壤墒情的数据分析到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从生物生长的观察记录到智能设备的操作维护,孩子们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既体会着"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感受着“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
这场别开生面的成果展,不仅是对学校“AI+智慧劳动教育”阶段性探索的集中展示,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技与劳动融合的种子。当传统农耕遇见人工智能,当劳动教育插上科技翅膀,南溪路的实践证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既能让孩子脚踏泥土感知自然韵律,也能引领他们手握数据触摸未来方向。这种充满创造力的教育探索,正在为"五育融合"的落地提供生动的实践样本。
相关文章:
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南溪路校区亮相二七区劳动教育成果展04-30
解锁消费新场景新魅力|告别人从众,“五一”来礼嘉开启慢生活04-29
从开源到全球化布局:Zilliz如何打造技术出海的“加速器”?04-29
“宝藏奶奶”蔡皋新书《不能没有》分享会举行:像孩子一样画画,像孩子一样生活04-27
消防总动员,勇敢向前冲04-24
汨罗法院调研汨特科技04-23
《幼儿画报》阅读日走进石景山幼儿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04-23
扬中西幼:藏在孩子后背的守护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