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全自动育苗播种流水线,日均育苗3000盘;一株辣椒苗,经智能玻璃温室培育,生长周期可缩短一半。
当传统农业撞上“黑科技”,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化缘书记”取回“真经”
广水市城郊街道长辛村种植辣椒多年,但过去以散户居多,种植不成规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打开市场。
2021年,吴等返乡担任村干部,上来就遭遇“当头一棒”——土地撂荒、产业空白,村集体负债严重。
2023年,吴等当选村支书,立志改变现状。四处调研后,他发现周边辣椒种植户虽多,种苗却大多从山东购入,成本高、存活率低。
“何不做上游,专攻育苗?”这个大胆想法成为长辛村创业起点。
为取回“真经”,吴等五赴武汉周黑鸭,九赴山东寿光,带回智能温室技术。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村民们却泼来冷水,“好好的地不种,建什么玻璃房,这不是花架子吗?”
为解决村民顾虑,村“两委”使出浑身解数。开大会、算经济账、实地参观……质疑声逐渐变成支持率,最终村集体成功流转50亩土地。
2023年7月,项目启动建设,却不料再遭“飞来横祸”——建设中途,因理念分歧,投资团队撤资,项目濒临搁浅。吴等“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
城郊街道办事处得知消息后,主动牵线广水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争取到400万元注资。
吴等“翻烂手机通讯录,到处筹钱”。凭借昔日人脉,融资800万元,笑称“化缘书记”。
今年2月,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投产,辣椒苗订单纷至沓来。

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智能玻璃温室(通讯员杨甜甜摄)
科技培育时间立省一半
4月10日,广水市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户外烈日炎炎,育苗床上的辣椒苗却“精神十足”。
“以前赌天气,现在拼科技。”吴等笑着介绍他的“法宝”——智能玻璃温室。
3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内,智能控制系统随处可见。遮阳帘、阳光板、保温棉、加热器均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温度,确保温度恒定在12℃至25℃之间。黄色水帘与对面风机联动,形成保湿降温的“人工气候”。
苗床下,红绿阀门分别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进出口。一键启动,苗床的水流在托盘中有规律地起伏,既能提供充足养分,又避免了过度浸泡导致根部腐烂。

育苗床上辣椒苗正在茁壮成长(通讯员杨甜甜摄)
“潮汐苗床通过模拟自然潮汐现象,利用水位差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准供给,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多重优势。”吴等介绍,温室内分设潮汐苗床和手摇式苗床,前者能全程培育至辣椒结果,后者则专攻育苗。
“传统大棚育苗要60天,基地育苗时间仅需一半,苗还更壮实。”技术员黄正良介绍,目前智能玻璃温室育有石柱红3号、螺丝椒、新一代、辣椒王四种辣椒苗。
“云监工”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
走进育种车间,全自动育苗播种机正在自动点种、覆土。机器高效运作下,不到30秒即可完成一个穴盘的播种。
“一穴只能留2株苗,多余的幼苗必须剔除,保证生长空间。”吴等说,如果出现穴盘单株的情况,还要及时补栽,确保每穴的双株都是壮苗。机器育苗下,一条自动化流水线日均能育3000盘辣椒苗。

工人正在全自动育苗播种机前作业(通讯员杨甜甜摄)
育种车间对面,8个暖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翻涌,两周前移栽的辣椒苗已蹿至8厘米高。
“再过10天,我们就要交付第一批2000亩订单。”吴等介绍,产业园跟周黑鸭签了一万亩订单,后面还有两万亩的意向协议“催着干”,必须争分夺秒育幼苗。
吴等介绍,除育辣椒苗外,村里还会根据时节育菜苗,目前正与余店镇、大自然农业有限公司等洽谈合作。一旦签订育苗协议,村里将按照市场价为“余店三白”“高山箭杆白”育苗,并免费提供2次上门技术指导和无限期视频指导等服务。
“我们将暖棚分区,形成‘中间育苗、两侧示范’的沉浸式场景。”吴等说,未来这里将展示辣椒、小番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从种苗到成品的全生命生长周期。
下一步,产业园计划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圈,组建电商直播团队,在已建成的电商大楼进行线上推广,由主播带网友“云监工”育苗全过程,让田间地头的生长故事直通千家万户。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程淇、李茵)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津门青商逐浪数字新蓝海04-13
家门口逛花展!世界花园大会永久展区在汉建成,即将对外开放!04-13
常德智航救援:空中救护车开创者引领医疗物资运输新革命04-12
吉林现代农业“三兄弟”变形记04-12
保康民警走进青干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