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三家塘的涟漪,我荡漾不尽的乡愁(作者:吴小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3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三家塘的涟漪,我荡漾不尽的乡愁

作者:吴小林

家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二年,父亲就把我家分到山岭上的那一分田改成了池塘。这分田离溪水远,灌溉靠雨水和柴油机抽水。父亲说为了一分田经常抬柴油机抽水,劳心劳力,不合算,干脆改成池塘算了。

春天,池塘里蓄满了水,父亲买了一些鱼苗放了下去,又栽了一些莲藕。傍晚收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顺手割一把鱼草。鱼儿慢慢地长大。六七月,荷花盛开,鱼都躲在荷叶下面。客人来了,我们只要到荷叶下面去摸,就能摸到几条鱼。自己池塘里的鱼好吃,味道鲜美。有时,左邻右舍要我们卖一条鱼给他们,父亲说不卖,要吃鱼去我们那口大塘里去捞。

其实,我们还有一口大塘的。这口塘叫三家塘,以前不知是哪三家合伙开的,后来归了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口塘分给了我家和吴明堂、刘长春三家,是名副其实的三家塘。

这口塘有一亩多。岸边有两棵桃树,桃子成熟的时候,孩子们拿一根棍子爬到树上打桃子。桃子一个一个地往水里掉,打得差不多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水里跳。他们在水里一阵摸索,然后钻出来,把头一甩,手高高地举起来,大声地喊:“我捡到了,我捡到了。”

女孩子们想吃桃子,但她们不敢爬树,也不敢去水里。有时,她们会狡黠地吓唬男孩们:“如果你们不给我们吃桃子,我们就回去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今天在池塘里洗澡。”

男孩子们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儿子整天泡在池塘里,一则怕他们在水里出事,另外怕他们忘记了去山上砍柴放牛。有时,孩子们贪玩,整天泡在水里。父母来到池塘边,抓一把泥巴往孩子们头上扔。孩子们一个扎猛子沉入水底,远远地从另一边上了岸。

夏天是最好的季节了。我们从田地里劳作回来,带着一身泥土。我们衣服也不脱,直接跳到池塘里。一股清凉漫过全身,我们忘记了疲劳,也洗去了衣服上的泥土。有时,我们围着池塘摸一圈田螺,回去的时候就有一顿美味佳肴。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我们就把池塘挖一个口子,把水放出去。放得差不多了,我们就下去摸鱼。有时,地上还有残雪,我们也不怕冷。我们在池塘里摸鱼,岸上有人在指指点点,一会儿说这里有一条,一会儿又说那里有一条。我们刚碰上鱼,鱼“哗”地一声又从旁边溜走了。有时,一不小心,我们摔倒了,站在岸上的人哈哈大笑。我们那里有一句俗语:“捉鱼的没有看鱼的味。”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除了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外,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从池塘里上来,我们烧一把稻草,据说稻草火能散寒。或者烧一锅开水,把脚慢慢地烫热。这时,有人来问鱼的价格。我们三个合伙人先把鱼分了,愿意卖的就卖,不愿意卖的就留给自己吃。

有一年涨大水,池塘里的鱼都走了。母亲整天唠叨,说要我们三家把塘坝加高一点,加宽一点,大家就是不听。父亲安慰母亲说,没关系的,不就是每家放了两百块钱的鱼吗?年底,我们每家还是能分得到两百块钱的鱼。母亲说,如果到时候没有鱼,我再骂你。

年底了,父亲到池塘里转了几圈,感到确实是没有鱼了。为了不挨骂,父亲拿两百块钱给吴存长,要吴存长对我母亲说,今年捞鱼就不要我一家动手了,两百块钱包给他了。吴存长照我父亲的话说了,我母亲当即表示同意。这年,池塘里的水全部放完了,仅仅只有一条不足三斤的鲤鱼。

母亲过意不去,说我们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她把两百块钱退给吴存长,吴存长又退给了我父亲。那几天,我父亲笑眯眯的,吧着旱烟整天在池塘边转来转去。

我吃过最甜美的鱼是那年在同学艳子家里的鱼。那年,我与艳子都高考落榜。那几天,我很郁闷,决定去看看艳子。见到我,艳子一家人都很高兴。与艳子聊了一阵,我决定走了。艳子的父母不准我走,他们留我吃饭。已经到了田边了,艳子的父母一人堵一头,硬是把我拉了回去。艳子的父亲急忙去池塘里捞鱼,不一会儿,就捞回来了一条大草鱼。艳子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很快饭菜做好了。艳子的父亲陪我喝酒,艳子的母亲夹了一块鱼放到我碗里。我把鱼刺挑出来,慢慢地品尝鱼的味道。这是酸辣椒鱼,很合我的口味。我也不顾形象了,大快朵颐起来。

艳子的父亲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是去复读,还是在家里种田。我说我家里穷,没有钱让我继续读书了。他安慰我说,只要诚诚恳恳,不管在哪里,都是有饭吃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临走的时候,艳子的伯母问艳子的母亲:“准备把这个小伙子做女婿吗?”艳子的母亲笑了笑说:“人家能看得上我家艳子么?”

艳子的父亲要艳子送送我。我与艳子走了很远,回头看,艳子的父母仍然站在池塘边,像两个守望家乡的稻草人。

故乡的池塘有太多的故事,要用我一生的时间去抒写。

有一年,媒人给我介绍对象,人家的父母嫌我家里穷。有人问我父亲:“小林相亲成了么?”父亲说:“鱼大了,池塘太小。”言下之意,大家都明白。

在我家乡,如果有人死了姑父,大家就说干鱼塘了;如果死了姑姑,就说干塘底了。

池塘是故乡的隐喻。它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寄托了我绵绵不绝的乡愁,给了我无限美好的想象。是我灵魂的家园。

【作者简介】吴小林,湖南邵阳人。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邵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1988年高中毕业后开始漂泊,现居深圳龙华区。有作品在《工人日报》《农民日报》《长沙晚报》《长江日报》《诗词报》《佛山文艺》《三角洲》《湛江文学》《中国教育》《海外文摘》《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

(本文图片摄影 赵玉)

相关文章:

赴诗意之约,展文明之姿 第二届雨花诗词大会区级初赛举行04-12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三家塘的涟漪,我荡漾不尽的乡愁(作者:吴小林)04-10

解码青春 助力成长——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赴漯河市实验小学开展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讲座04-09

北京公园跳水救起老人的“迷彩帽”大哥,找到了!04-08

在这些伟大作家的人生里,不存在父慈子孝04-05

拾趣春天 童年“筝”好——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风筝活动04-04

安图:春风拂面 亲子共放风筝04-04

无棣:清明祭英烈 红色润童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