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于诗影间,邂逅潍坊。潍坊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潍坊的风光,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当诗词遇上影像,就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潍坊灵魂深处的大门。
从古老的东夷文化起源,历经岁月变迁,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也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那些墨客文人,或漫步街巷,或凭栏远眺,思如泉涌,挥笔写下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他们的诗词,是潍坊历史文化的生动注脚,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里的眷恋、对生活的感悟,历经千年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春日,沂山的漫山遍野繁花似锦,仿佛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夏时,莱州湾的海浪翻涌,展现出磅礴的气势;秋天,石门坊的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宛如诗意的梦境;寒冬,峡山的湖面在阳光照耀下,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静谧而美好……几乎在潍坊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寻到美妙的色彩。这些迷人的景色,通过镜头被定格成一张张珍贵图片,成为更好潍坊的生动记录。
《诗“画”潍坊》,诗词与美片相互交融,彼此映衬。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彼时彼刻的心境。而一张张美图,则让诗词中的意象变得鲜活可触,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可更加直观地领略潍坊的魅力。一起走进潍坊,在诗影交织的世界里,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相遇,感受她的绝代风华。
《题十笏园》
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面立红荷。
我来桑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大众拍客 高山流水







大众拍客 黄洁

大众拍客 魏征业








大众拍客 好的




大众拍客 鸢缘


大众拍客 好运来
潍坊市区内的十笏园,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建筑。走入其中,能领略到庄园主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而出的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的韵味变化。
十笏园原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初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到了光绪十年,潍县首富丁善宝将这座庭院买下,并按照江南园林风格重新修葺营造。
丁家是潍县的豪门大族,家族声势极盛时,地产不仅遍布潍城一带,还散布于安丘、诸城等地,甚至有“丁半城”之称。
到了民国时期,这座园林更是闻名遐迩。1925年7月,康有为赴青岛避暑。丁家当家人丁叔言、丁锡田因仰慕他的大名,特邀其来潍在十笏园小住。康有为答应在青岛度暑毕返上海之时,就来潍小住。
当年十月初,康有为携家眷在十笏园客居三日。他很欣赏十笏园的小巧玲珑,其赋《题十笏园》诗一首:“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此诗不仅赞扬了十笏园的秀美,还歌颂了主人的热情待客。在十笏园小住期间,他还建议将回廊之西院北大厅的原名“雪庵”,改名为“小书巢”。丁氏欣然同意,为其题名,沿用至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