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码“园中园” “链”出新动能 ——西宁开发区何以实现“开门红”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6:14:00    
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建设画面。东川工业园区供图
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一期内,工作人员关注机房数据变化。本报记者 王伟才 摄

本报记者 贾 泓 张慧慧

如果说2025年首季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什么热词,“园中园”位列其中。

从南川工业园区的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以下简称智算示范园)到东川工业园区的新型显示产业园,从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昌通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到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医药产业园(生命健康谷),“园中园”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精准规划、快速建立、持续推进。

随着“园中园”项目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持续展现优势,迎来项目持续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集群效应不断显现的火热景象,也验证了这一发展模式的科学性。

从工业园区到产业园区,从入驻一个项目到发展一个产业,“园中园”缩短了服务企业的半径,放大了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在这“一缩一放”间展现西宁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的“破”与“立”,也标注出西宁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

解码一:

缩短服务半径

放大集群效应

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三期项目建设用时半年,比预期节省一半时间。期间,项目用水用电、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鉴证等工作中,南川工业园区服务专班主动对接、全程服务,打通了项目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如今,智算融合示范园三期项目已落地,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顺利点亮,二期项目青海图灵小镇依然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智算示范园其他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目前涵盖生产、销售、3D服务、应用拓展等环节,通过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园区的吸引力。已入驻至少4家企业,部分已落地,部分还在新建;110千伏变电站正在施工,预计8月至9月投产。

以“园中园”的方式发展算电协同产业,南川工业园区真正实现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各算力企业租用园区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机架开展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生产运营只需要3至6个月,与传统拿地、建设到投入运营的流程相比,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作为智算示范园区的牵头单位,联通(青海)绿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守龙算了一笔账:项目所需的110千伏变电站,企业自建需1亿多元,而由西宁南川绿电配售电有限公司建设预计8000多万元,并且施工更快。

郭守龙认为,通过改变传统服务模式,针对“园中园”提供的政府服务更加精准,不仅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还能够助力招商,助力园内形成产业链。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增加顶层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当服务半径不断缩短,“园中园”就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逐渐形成前景广阔的产业链,南川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王龙春说:“‘园中园’模式可实现绿电智算产业的高度集聚,通过这一模式,吸引绿电智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成本,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绿电智算产业整体竞争力。”

解码二:

布局新赛道

填补产业空白

手持吸盘,将其置于一块MLED显示模组箱体上,随后手持吸盘往上用力一抬,一块显示模组顺利取下,而原有模组箱体上的画面仍保持原样,未受影响……在东川工业园区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展厅,跟随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导,记者体验到显示屏幕更换的便捷性。

青海东耀智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亚翡介绍,在全球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信息交互的关键窗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们的视觉体验。

对于历经24年发展建设的东川工业园区而言,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发展相对成熟,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产业体系该如何优化?东川工业园区选择了新型显示。

作为西宁开发区瞄准新兴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赛道、新领域的重要落点之一,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从落地到建设备受关注。

东川工业园区经济和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马玉孝说:“新型显示产业的落户是园区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完善区域新型显示产业生产体系,还能填补产业发展空白,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转型路径越走越宽,“园中园”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成为一个个紧锣密鼓的建设现场,徐亚翡感受愈加深刻:“对于新型显示这个新赛道,西宁开发区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东川工业园区给予充分支持,开辟绿色通道,这些无不为我们开足马力建设‘园中园’注入了强大信心,项目一期预计6月30日投产试运行。”

解码三:

营造最优环境

构建特色体系

2月23日,青海昌通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项目在甘河工业园区开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货物吞吐量达160万吨,服务半径覆盖青甘宁三省区,预计降低区域企业物流成本约20%,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40%,带动形成年产值超7亿元的物流产业集群。

时下,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园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围绕中藏药、生物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医疗美容等新型医药产业,针对生物合成、生物环保、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经济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搭建大健康产业结合的平台,打造“生物经济加速器”。

……

在西宁开发区内,各园区立足已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靶向发力,通过再建专业园、特色园,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研发、生产、办公场所,为产业健康向上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深入分析全球新能源革命加速推进、能级跃升、产业链系统重构、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不断剖析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潜能,西宁开发区明确着力打造西宁“3+2+1”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即以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合金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骨干,以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2个500亿产业集群为支撑,以10万卡绿色算力产业集群为突破,构建具有西宁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园中园”就是重要发展模式之一。

当发展前路不断延长,“园中园”就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园中园”从建设初期就注重差异化定位,将进一步集聚资源,增强西宁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通过政策、服务、配套的集中供给,将进一步增强其他企业投资开发区的信心和决心。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5日 第2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解码“园中园” “链”出新动能 ——西宁开发区何以实现“开门红”②04-25

探索“文旅+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屈子文化园并非只打“文化牌”04-25

正公示丨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贵州14个拟推荐对象名单公布04-23

携手同向谋发展 惠企政策进园区——武功县举办人社工作进园区暨政策培训会04-21

商丘梁园区白云中心校: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 为180余名幼教工作者集中“充电”04-21

12年三战创业板IPO!海诺尔被罕见约谈04-21

青年携手逐梦 “创新”让浙港澳合作再升级04-20

攀高逐新 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