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余承东卸任车BU,或是华为造车模式跑通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3:41:00    

来源:唐辰在思考

余承东减负不减责。

近段时间,华为官网更新了余承东的个人介绍信息,其现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不再包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仅出现在“历任”履历里。同时,其个人微博和抖音等认证信息也同步删除了相关职位的描述。

对于这个调整,社交媒体上出现不少“多度解读”,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认为华为此举是在压制余承东,将其降职边缘化,不让大嘴再乱说话;还有一类更为离谱,小米SU7出事,锅要华为来背,都怪华为夸大了“智驾”的概念。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阴谋论。原因很简单:余承东卸任除了是正常的工商变更需要,也意味着华为跑通了“造车”模式,在汽车业务的路线更加明确了。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的承诺,将在未来数年继续强化并被坚决贯彻。还有一层是华为汽车业务进入“双驾马车”模式,余承东不是不管汽车业务,而是更加聚焦华为终端与鸿蒙智行。

前者与华为车BU主体变更有关,也就是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引望”)完成工商变更,车BU业务已通过深圳引望实现独立运营。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引望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徐直军。华为持股深圳引望的比例由100%调整为80%,新增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和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0%。

深圳引望管理层方面,董事会选举徐直军为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为副董事长。白熠、靳玉志、卞红林、张兴海任董事。其中,朱华荣是长安汽车董事长、阿维塔科技董事长,而张兴海是赛力斯董事长。

目前,华为官网上徐直军的职务是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未显示引望相关信息。这意味着车BU主体不再是“华为旗下”。

此次工商变更后,意味着华为车BU主体已经正式装入引望公司,车BU从内部研发部门转向市场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开放合作扩大技术输出范围。

深圳引望的成立是“华为不造车”战略的外显,华为希望打包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下称“车BU”)的技术和资源,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

简单点理解,华为希望车BU从单一的技术方案供给方,转变为“需求+供给”的融合共同体,也是引望定位的“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将技术和能力开放给整个行业共享。

需要补充的是,自2019年首次提出“不造车”战略后,华为通过多次公开声明强化这一立场,比如2024年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事件,其目标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而非直接参与整车制造。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华为车BU独立运营后有望成为智能车时代的“博世”,华为车BU业务达到成熟状态时的营收规模将在1275亿元—1650亿元之间,假设净利率15%,则对应年净利润在191亿元—248亿元。

鸿蒙智行则是华为主导的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旨在通过ICT技术赋能车企,推进汽车智能化升级,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其核心战略为“聚焦终端业务,不造车但深度参与汽车智能化。

目前,鸿蒙智行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驾控、软件定义汽车四大解决方案,以高“含华量”打造了独特的汽车生态应用场景。

在此此前,华为通过三种模式发展汽车业务:第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即给车企供应零部件;第二是Hi模式,即与车企合作,华为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云等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是鸿蒙智行模式(原名为“智选车”),此种模式下,华为与车企深度研发、销售、宣传汽车等,华为参与度较深。

这三大模式归属于不同业务部门旗下,其中零部件供应模式与Hi模式归属于华为车BU,而鸿蒙智行则归属于华为终端BG,也就是消费者熟知的华为手机、电脑、平板、耳机等各类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部门。

深圳引望完成工商变更后,余承东的职务也随之得到调整,他与徐直军的分工也更加明确,鸿蒙智行与引望也开始承担起不同的使命。对应着,华为造车路线也明确为“双驾马车”的格局:既有拳头产品打市场,又有开放生态扩版图。

任正非曾诠释华为的决策机制: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到“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

实际上,最近一年多,余承东的职务多次发生变化。从车BU CEO转任董事长,终端BG CEO升为董事长,每次调整都是“减负不减责”,用一位前华为资深人士的话说便是,余承东是做事的人,“实实在在地做出了一些事情”。

这体现在华为财报上便是扎实的数字。比如余承东担任车BU董事长的一年半时间内,鸿蒙智行出现了销量大爆发。2024年全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市场成交均价第一名。

受此推动,2024年华为车业务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是华为年报中增长最为显著的业务板块。据孟晚舟透露,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经首次实现当年盈利。这比余承东此前承诺的,还要早上一年。此前,在华为内部会议上,余承东表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对余承东来说,他未来承担的“攻城略地”的任务并不会减轻。但他也需要从此次小米SU7爆燃事件中得到一个启示,企业家IP或者说企业家做网红,其流量是把双刃剑:能够助推营销卖出更多产品,也会遭到反噬,被踩到谷底。

当公众对“人设经济”祛魅,流量退潮时,唯有产品安全和对生命的敬畏,才能验证企业的“良心”。这也是余承东所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所有的成本付出都是值得的!"

w我是唐辰同学,关注互联网科技及商业故事。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唐辰同学」

钛媒体、36氪、老虎财经热榜

澎湃新闻2024年最澎湃创作者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河南日报·顶端新闻2024年度影响力作者

界面新闻优质榜单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腾讯新闻年度优质热问答主

2023搜狐新闻年度优质创作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3年度优秀作者

2023网易新闻年度内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钛媒体、澎湃、蓝鲸、老虎财经等平台专栏认证作者

相关文章: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取得驱动柜及风墙系统专利,能够有效避免技术问题04-05

四川乐山一汽车坠河,当地回应(原创)04-05

被中国科技震惊!甲亢哥全款提走三台华为三折叠04-05

全球瞭望|“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04-05

余承东卸任车BU,或是华为造车模式跑通了04-05

北京中天恒远申请云智能浮床钠离子交换器专利,实现高效离子交换04-04

宝安这些“公园式”MALL,承包你的假期“松弛感”04-03

智驾事故如何担责?曾有辅助驾驶事故车主负全责判例,业内人士称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概念模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