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们会在二手平台预定酒店服务吗?是不是也感到好奇,难道服务也能“二手转卖”吗?
最近,有女士就在“闲鱼”上低价预订了一家星级酒店的游泳健身券,没想到最终让她洋相百出,律师更是提醒,此举或涉不当得利,万一游泳过程中发生意外或物损,恐怕也很难向酒店追责。

3月22日,市民卢女士通过一名"闲鱼"卖家的推荐,以196元的标价给两个孩子购买了徐汇滨江西岸美高梅酒店的健身游泳券,准备体验一把星级酒店的网红设施。

同时在售17款各大星级酒店游泳健身中心的代订业务。

当天下午就和丈夫一起陪孩子抵达酒店,结果却在身份核查时被前台拦了下来。
结果,酒店前台查到的却是周某已退房的信息。最终,在酒店人脸识别验证的要求下,冒名进店的招数被当场识破。

更意味着酒店住客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实时流出,被用来牟利。于是,她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举报,并质疑酒店员工是否参与其中。
不排除这种情况,目前已经报警
记者通过闲鱼搜索发现,所谓“非实名”游泳券代订,上海上百家酒店都被罗列其中,并且价格低廉。
有的商品页面声称,买家只要提供“人数、性别、入场时间”就能预订匹配的入场身份,还强调了“入场要提前记住房号和假身份”、“不要背包”等冒名顶替的技巧。
可见,灰色产业链的确存在,而且卖家似乎熟门熟路。另一方面,泄露出来的酒店住客信息真假参半,到底哪些酒店能预约,也得看商家当天的推荐。

记者尝试购买静安瑞吉酒店的“非实名”入场服务,取得一组住客身份后与前台核对,结果发现房号和名字完全对不上。另一卖家提供的黄浦区新天地安达仕酒店的住客信息,则是真实准确的。
那么,住客信息到底从什么渠道泄露的?
在记者调查中,并没有卖家表示酒店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有的声称是和旅行社建立了合作:由于旅游团的入住行程本就是旅行社组织的,能够实时掌握住客的信息和动向;另一名卖家则表示,自己平时是利用酒店的会员、积分,从事“代订入住”业务,不缺住客信息,游泳券只是赚外快的“副产品”。
事实上,为了便利客户,星级酒店设施的入场管理往往不严,而冒名“灰产”在业内也几乎是公开秘密。有工作人员直言“假住客”不难分辨,之所以不管,只是忙碌之中不想管。不少卖家也是看准这点,才能以极低的成本浑水摸鱼。

由此看来,要压缩相关“灰产”的生存空间,还得酒店方面主动治理,严把身份审核关。同时专家也提醒,冒名“入场”本身有法律风险,消费者贪小便宜,可能会得不偿失。
订购者是冒名享受酒店服务,而酒店和订购者之间是不成立服务合同关系的,所以即使侥幸没有被识破,在民法上其实也构成了不当得利。“酒店如果较真的话,是可以要求他返还所享受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那么订购者是得不偿失。”

律师同时指出,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酒店客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无论这些信息从哪个渠道流出,违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一般来说,出售500条以上住宿信息即可构成犯罪,即便不足500条也可能受到治安处罚。”

律师建议酒店方面可以对进入健身中心或者游泳池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核对,堵住违法犯罪分子通过他人信息牟利的可乘之机。
坊友们在网上买过这种“低价入场券”吗?踩过坑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新闻坊综合自本台《新闻夜线》、上海民生直通车
相关文章:
上海多家星级酒店泳池现“灰色入场券”!女子收到房号和姓名前往,结果尴尬万分04-08
“资金流”平台助力提质增效 五十五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04-08
特写|敲击声重燃求生渴望04-06
三部门联动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04-06
我国烈士身份确认工作取得新进展04-04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04-04
丰富信用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