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圳湾口岸通地铁 深港居民“双向奔赴”更便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05:00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总监黄琨暐。

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为跨境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跨境支付、“一签多行”、“免刷证通关”等政策的落地实施,深圳、香港两地居民“北上南下”跨境消费持续火热。去年12月28日,直达深圳湾口岸的深圳市地铁13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受到深港两地居民的热切关注与期待。

13号线首通段连接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从深圳湾口岸站步行百米即可抵达深圳湾口岸旅检大楼。根据规划,13号线未来贯通南山、宝安、光明三个行政区,南连香港、北接东莞,将为沿线居民出行和跨境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

与其他深圳地铁线路不同,13号线是港铁在深圳投资、建设和参与运营的第二条线路。另一条则是连接深港两地口岸之一的福田口岸,并同样贯通城市南北的地铁4号线。

骄傲地称自己为“湾区人”,1995年加入港铁公司、现任港铁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总监的黄琨暐,一方面为见证深圳轨道交通发展的加速度而振奋,另一方面也为港铁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大局而自豪。“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很荣幸能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贡献智慧。”

南都湾财社对话港铁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总监黄琨暐,探究13号线开通运营背后的故事。

口岸通地铁

深港居民“双向奔赴”再添新通道

2024年12月28日,13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开通当日,有不少深港两地的市民,早早来到深圳湾口岸站外排队等候搭乘首班车。“终于开通啦”、“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往来深港两地更方便了”、“准备组团坐13号线去周边打卡”,市民乘客对13号线的开通充满欣喜和期待。

13号线是深圳市中西部南北走向的骨干线路,为尽快服务沿线居民出行,13号线按政府规划,先期开通了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7个车站,其中有4个换乘车站,乘客可以换乘1号线、2号线、9号线和11号线,轻松往返深圳湾口岸、前海深港合作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中心、高新科技园片区等核心区域。

“无论是城市还是城市群的建设,轨道交通都尤为重要。”黄琨暐表示。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便捷、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拓宽市民的生活半径,还可以与城市空间、城市功能相融合,助力城市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深圳自2004年迈入“地铁时代”,截至2024年年底,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95.1公里,地铁线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作为铁路人,看到轨道交通发展的‘深圳速度’,我很自豪。”在黄琨暐看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运营并非易事,这几年深圳年年都有地铁线路建成开通,“这是非常厉害的成绩!”

“地铁串联起市民出行、居住、工作、消费、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通过人员和资源的流动,可以为沿线区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黄琨暐分享,“我们在多个城市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的过程中,见证了地铁沿线区域日新月异的繁荣发展。”

13号线作为连接深港两地口岸、贯通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它的开通,不仅进一步拓展了深圳地铁网络的覆盖范围,为深港两地居民的“双向奔赴”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将带动沿线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提速加码。

出行更“丝滑”

多城服务经验赋能新发展

“深圳湾口岸通地铁啦!”13号线首通段的开通,将深圳湾口岸与深圳地铁网络连接起来。2025年春节期间,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人潮涌动,来往深港两地探亲、购物、旅游的乘客络绎不绝。

“口岸通地铁的意义重大,旅客和市民往来人流很大。”在黄琨暐看来,口岸通地铁要充分考虑跨境乘客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运营连接福田口岸的4号线的经验。比如,依据口岸的客流情况,动态调整车次安排,主动增加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等,保障乘客的出行需求。另外在标识指引、人员培训等方面,也要将跨境乘客的需要考虑到位,这正是港铁‘以客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

港铁一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建设香港,并在全球多个城市有着轨道交通运营的成功实践。目前,港铁在深圳、北京、杭州三座城市共参与建设和运营9条地铁线路,运营网络长度超过330公里,每个工作日服务乘客超过440万人次。

“我们将港铁的运营标准、服务理念、企业文化等‘核心软件’,应用到我们服务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线路。”黄琨暐每次到不同城市,都会搭乘地铁,观察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的情况,把可以借鉴和提升的内容带到不同城市。“希望把在不同城市学习到的经验进行分享,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黄琨暐说道。

在13号线首通段开通时,港铁特别组建了一支由香港、北京、杭州三地公司具有丰富服务经验的员工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为乘客提供问询和指引等服务,保障线路顺利开通。这种基于港铁平台的跨地区沟通协作是港铁的一大特色。2023年杭州举办亚运会期间,港铁也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由来自香港、北京、深圳三地公司的“服务标兵”组成,在杭港地铁运营的线路上为亚运期间的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我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各地的员工可以协作交流,积累实战经验,提升工作能力。”黄琨暐表示,“在不同城市积累的运营经验和丰富实践,让我们在开拓业务的时候,信心更强了。”

湾区新篇章

寄语年轻人用开放心态拥抱时代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6周年,大湾区内轨道交通线网越织越密,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不断扩容。

“这几年感触最深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从香港坐高铁,15分钟左右就能到深圳,50分钟左右就能到广州,大家的出行、生活各方面都更加方便。”大湾区发展的加速度令黄琨暐倍感振奋。“港铁运营的铁路网络是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据黄琨暐介绍,除了香港东铁线和高铁(香港段)服务跨境旅客,港铁之前还参与了澳门首个轻轨系统的运营,并自2010年起开始运营深圳地铁4号线,去年开通的13号线成为港铁参与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又一条重要线路。

随着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物理距离的缩短进一步加速了区域经济的融合,人员跨境往来越来越频繁。“大湾区融合发展将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做好准备,把握机遇。”黄琨暐表示。在黄琨暐看来,过去20年,港铁在内地的发展历程,正是香港企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个缩影。“我们很荣幸有机会赶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把港铁的服务和专长带到大湾区,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发展。”

谈及未来,黄琨暐表示,港铁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大湾区的建设。“我们具有跨地区运营的经验优势,也非常重视研发应用智慧科技和创新方案。希望有机会不断拓展在大湾区的业务,在更多城市参与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TOD(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发展,积极发挥港铁优势,服务大湾区居民,为建设更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贡献力量。”

对于大湾区的年轻人,黄琨暐结合自己在港铁30年的工作经历给出寄语。首先在心态上,要足够开放,不要局限在一个小区域或者业务里,“现在交通方便了,年轻人可以在大湾区乃至更广的地方寻求发展。”其次在行动上,要足够勤奋和好学,平时勤奋工作之余,多花点时间自我投资。“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才能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黄琨暐强调,“港铁也将不断努力拓展在大湾区的业务,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盈珊 通讯员 南玉洁 辛颖

图片:谢尧晖 摄

相关文章:

吸引大湾区20所高校参与 龙岗这场“创意π”掀起青春风暴04-12

地下“筋骨”强了,地面才能更靓 德州地下管廊建设为城市更新赋能04-11

港股11日涨1.13% 收报20914.69点04-11

“创·造未来——香港工业新时代”展览体现香港工业转型发展04-11

打工前沿丨心中有阳光 四季皆花期04-11

亚洲前首富李兆基将归葬家乡顺德04-10

共筑国门安全防线,肇庆边检站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口岸普法活动04-10

“甲亢哥”中国行,直播体验“黑科技”!各地文旅忙着“科技整活”,下的是一盘什么大棋?04-10